品牌故事

養生理念

科研技術

品牌系列

資訊專欄

產品專區

品牌故事

養生理念

科研技術

品牌系列

資訊專欄

產品專區

品牌故事

養生理念

科研技術

品牌系列

資訊專欄

產品專區

錯誤動作加速膝關節退化?你可能每天都在做!

錯誤動作加速膝關節退化?你可能每天都在做!

Editor /

Dee

Published /

2025年8月28日

膝蓋,是我們身體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關節。走路、爬樓梯、搬東西,甚至只是從椅子上站起來,都需要膝蓋默默出力支撐。它像是人生旅途中的「隱形夥伴」,陪我們走過青春、壯年,直到老年。

然而,很多人只有在膝蓋開始痠軟、上下樓卡卡有聲,甚至疼痛時,才驚覺——退化性關節炎已經悄悄找上門。

誰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族群?

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「老年人的專利」。以下族群更容易中招:

  • 年長者:隨著年齡增長,軟骨逐漸磨損。

  • 肥胖或體重過重者:體重每增加 1 公斤,膝蓋就要多承受 3–5 公斤的壓力。

  • 勞動工作者:搬重物、反覆上下樓梯,會讓膝蓋長期過度使用。

  • 更年期婦女:荷爾蒙變化也會影響關節健康。

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走路時膝蓋酸軟、無力

  • 關節僵硬、腫脹

  • 膝蓋活動時出現「卡卡聲」或摩擦音

  • 按壓膝蓋時有明顯疼痛

這些看似小小的不適,其實是關節對我們發出的警訊。

日常錯誤動作,讓膝蓋提早退化

很多人不清楚,膝蓋不是突然壞掉的,而是被我們日常的一些錯誤動作一點一滴地「磨壞」的。這些動作不是一次兩次就會出問題,但長期累積的壓力,就像滴水穿石,最終導致軟骨磨損,關節提早退化。

1. 長時間蹲跪

打掃地板、做家事或在地上陪小孩玩,常常一蹲就是半小時。膝蓋長時間彎曲,等於讓軟骨承受持續壓迫,就像海綿被反覆擠壓,失去彈性。久而久之,關節軟骨更快耗損。

2. 用錯姿勢搬重物

很多人搬東西習慣彎腰、硬靠膝蓋頂住。這個瞬間,膝蓋要承受數倍體重的壓力,對軟骨和韌帶都是極大挑戰。正確做法應該是「腿+腰+手」一起分擔,才能避免單點受力。

3. 快速衝上衝下樓梯

上樓時,大腿用力會牽動膝蓋,下樓時更危險,因為下樓的衝擊力是平地的 3–5 倍。一味求快,其實就是把膝蓋當成緩衝器。長期這樣,軟骨就會加速磨損。

4. 穿錯鞋子

高跟鞋讓身體重心前傾,壓力全都集中在膝蓋;鞋底過硬的鞋,則無法幫忙吸收地面衝擊。結果都是一樣的:膝蓋默默承受超載壓力。

5. 盤腿坐太久

盤腿坐看似舒服,但其實讓膝蓋處在不自然的扭轉狀態,關節長時間被拉扯,軟骨磨損速度會加快。尤其是膝蓋本來就有舊傷的人,更容易因盤腿加重疼痛。

6. 翹二郎腿

不少人習慣辦公、聊天時翹二郎腿,但這個姿勢會造成骨盆傾斜,進而讓膝蓋長期受力不均。結果是關節磨損加快,還可能引發腰痠背痛。

如何減少膝蓋負擔?

既然知道問題出在哪裡,那我們可以怎麼保護膝蓋?

  • 控制體重:體重是膝蓋的最大壓力來源,維持理想體重就等於替膝蓋卸下一大半的重擔。

  • 正確搬重物:蹲低身體、用腿部與核心肌群幫忙,而不是單靠膝蓋。

  • 走樓梯用扶手:扶手不是裝飾品,它能分擔部分重量,減少膝蓋的瞬間衝擊。

  • 規律運動,強化肌肉:股四頭肌和腿後肌群是膝蓋的最佳護衛。游泳、快走、深蹲、伸展運動,都能幫助穩定關節。

  • 注意保暖:膝蓋怕冷,冬天記得加護套或穿長褲,避免冷風直吹。

吃什麼保養關節?

保養膝蓋,不只是避免錯誤動作,更要從內在補足養分。

  • 硫酸軟骨素:幫助維持關節軟骨彈性與潤滑,是退化性關節炎研究最多的營養素之一。

  • 透明質酸鈉:就像「潤滑油」,讓關節運作更順暢。

  • II 型膠原蛋白肽:支撐軟骨結構,維持關節的彈性與穩定。

延伸閱讀:關節退化怎麼辦?從軟骨素到中醫食養,守住靈活的關鍵!

早一點開始精心呵護,才能走得長久

編輯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司機親戚,他說:「年輕時拼命開長途車,休息時又愛盤腿坐,結果現在上下樓都要慢慢走。」那一刻,我突然很有感觸──我們年輕時隨便的習慣,都會在未來以「膝蓋疼痛」的方式要回來。

所以,別等到痛了才想到保養。關節的健康,就像時間的存款,早一點開始,才能走得久、走得穩。

因為,能自在地走路、上下樓梯,和家人朋友去旅行,享受生活中最簡單的自由──這,才是真正的幸福。
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