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itor /
Dee
Published /
2025年7月21日
夏天喝熱茶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違和直覺?在氣溫動不動超過35度的三伏天,人人都在搶著喝冰飲、吹冷氣避暑,但中醫卻反其道而行,主張「以熱制熱」。這並不是古老偏方,而是經過數千年實踐累積的智慧 —— 當氣候暑熱濕重時,身體內外容易失衡,過度寒涼反而會讓身體機能不佳、代謝不暢,讓你越喝冰的越疲倦、越沒精神。這時候,一杯溫熱的茶,反而成為夏日最溫柔的養生妙方。

為什麼三伏天要喝熱茶?「以熱制熱」的中醫智慧是關鍵
所謂三伏天,是一年當中最熱、陽氣最盛的一段時期,分為初伏、中伏與末伏,總共長達20~40天不等。天氣炎熱、濕度高,體內陽氣外洩,若貿然大量攝取冰涼飲食,會讓脾胃「中焦」受寒,導致運化失常,讓你容易出現疲倦、水腫、腸胃脹氣等狀況。
中醫提倡「以熱制熱」,是指透過溫熱的方式,如喝熱茶、泡熱水腳或適當運動來引導身體出汗、提升陽氣,幫助身體代謝濕氣、釋放熱能,進而達到真正的清涼與舒暢。
特別是喝茶這件事,不只是補水,更能透過選茶、選時、選法,幫助調整身體狀態。

三伏天最適合喝茶的兩個時辰:卯時、申時,身體運作最關鍵的節點
根據中醫「子午流注」的概念,人體在不同時辰有不同的經絡輪值,若能在對的時間給身體對的幫助,就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三伏天的炎熱與濕氣,最需要處理的就是腸胃消化與水分代謝,因此 卯時(清晨5–7點)與申時(下午3–5點),便成為喝茶養生的黃金時段。
【卯時喝茶】清晨醒腸、推動代謝,從一杯熱茶開啟清爽一天
清晨5到7點,是陽氣初升、大腸經當令的時段,也是身體自然準備排便、釋放宿廢的時刻。此時喝上一杯溫熱的茶,不只能幫助腸胃蠕動、順利排便,還能促進整體氣血流動,為一天的代謝節奏打下良好基礎。
特別是三伏天期間,許多人會因濕熱困脾而感到脹氣、便祕或精神倦怠,卯時飲茶正好能發揮「清腸+提氣」的雙重作用。
建議搭配:
陳皮普洱茶:溫和理氣、健脾祛濕
熟普洱茶:潤腸養胃、和中除滯
薏仁焙茶:幫助排濕利水,對抗水腫疲倦感
早餐可搭配易消化、溫補脾胃的食材,如山藥小米粥、煮蛋、猴頭菇燉湯等,讓身體順順暢暢地啟動新的一天。

【申時喝茶】午後解困、利濕排毒,穩定精神與情緒
到了下午3–5點,正是膀胱經運作旺盛的時段,這條經絡關乎人體的水液代謝與排毒功能。此時天氣最熱、陽氣轉衰,而人體則開始感受到疲憊與暑濕交織的不適。若這時能適時飲茶,正好可以幫助驅除濕氣、溫補脾陽,同時也能調整午後低落的精神狀態。
你是否常常在這段時間感到昏沉、想打瞌睡?那不妨用一杯熱茶代替咖啡,給身體更溫和的提神方式,也避免刺激腸胃或造成晚上睡不著。
推薦茶款:
陳皮普洱茶:溫陽化濕、調整中氣
生薑紅棗茶:健脾暖胃、補中益氣
桂花烏龍茶:芳香開竅、提振精神
搭配幾顆無糖堅果或一點紅棗乾片,不只補氣也能穩定血糖,讓午後工作效率穩穩回升。

三伏天茶飲養生小提醒
茶湯溫度控制在60~70°C 最佳,避免過燙傷害口腔與胃腸道
避免空腹喝濃茶,容易刺激胃酸分泌,導致反胃或頭暈
勿與藥物同時飲用茶,避免影響吸收效果
三伏天建議搭配早睡早起、適度運動與清淡飲食,讓整體養生更有效

今年夏天,用一杯熱茶喚醒內在吧!
這個三伏天,別再一味追求冰飲,學會「順天應時」,讓喝茶變成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。從卯時清腸開始,到申時提氣解困,每一杯熱茶,都不只是解渴,更是調節身體與心情的橋樑。
試著在這30天裡,每天為自己泡一壺茶,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。 當茶香繞開喧囂,或許你會發現:真正的涼爽,不來自冷飲,而是來自那份懂得照顧自己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