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itor /
Dee
Published /
2025年7月1日
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呢?有時候來自健檢報告上的一串紅字;有時候則上樓時的氣喘吁吁。這些微小但反覆的警訊,像是在提醒我們高照顧心血管健康了。心血管健康,看似離我們很遠,其實每天的飲食就默默影響著這個「生命中樞」的運作。
從每天的餐桌出發,用「選擇」取代「控制」,就能悄悄改變身體的節奏。這次,編輯為你整理出五吃,五不吃的心血管守護指南,讓好習慣,自然而然長在日常裡。
✅ 這五樣食物,放心吃
1. 深海魚類
鮭魚、鯖魚、沙丁魚都是不錯的選擇,富含EPA與DHA,有助於維持血脂平衡。建議每週吃兩次,清蒸、低溫烤最好,避免油炸破壞營養喔。
👉 素食者也不用擔心,可選擇亞麻籽、藍薊籽或紅花籽作為植物性Omega-3來源。

<credit:攝圖網>
2. 深色漿果
藍莓、桑椹、蔓越莓,含有豐富花青素與多酚,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。每天來一小碗(約100g),加進早餐優格或燕麥粥,不但好吃,美味又不費力。

<credit:攝圖網>
3. 深綠色蔬菜
像是菠菜、羽衣甘藍、花椰菜,都富含葉酸與維生素K,有助於代謝與循環系統平衡。建議快炒或涼拌,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以保留營養。

<credit:攝圖網>
4. 堅果與種子
每天一小把無調味堅果,像核桃、杏仁、南瓜子,不但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還含有天然植物甾醇和維生素E,是嘴饞時不錯的選擇。
👉 記得挑無鹽、未加工的,每天一小把(約30g)剛剛好。

<credit:攝圖網>
5. 全穀與豆類
選擇燕麥、藜麥、鷹嘴豆等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材,不僅能增加飽足感,也能幫助調整血脂。作為主食替代白米,讓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更健康,對腸道與血脂都有加分效果。

<credit:攝圖網>
❌ 這五樣地雷食物,少碰點
1. 精製糖與含糖飲品
奶茶、蛋糕、含糖飲料看似療癒,但其實高糖飲食會加速體內氧化壓力與代謝負擔,長期不利於血管彈性,還容易增加體內發炎反應與脂肪堆積。
👉 建議用新鮮水果片加氣泡水、清爽又健康。

<credit:攝圖網>
2. 高鹽加工食品
香腸、午餐肉、泡麵這些雖然方便,但是卻鈉含量很高。高量鈉容易讓血壓攀升,增加心血管風險。你知道嗎?一小包零食就可能含掉你一天一半的鈉攝取量喔!

<credit:攝圖網>
3. 動物內臟與加工肉品
爆炒豬肝、炸雞心、培根,但多為高膽固醇、高飽和脂肪,不利於血脂控制。建議選擇新鮮雞胸肉、豆腐或魚類來補充蛋白質。

<credit: Freepik>
4. 油炸與反式脂肪食品
反式脂肪不只會提高壞膽固醇(LDL-C),還會壓抑好膽固醇(HDL-C)。像是油條、炸雞等高溫炸物,建議偶爾淺嚐即可,不宜常吃。

<credit: Freepik>
5. 過量酒精
適量飲酒對部分人來說可接受,但過量飲酒對心肌、血壓與脂質代謝都有影響。建議:男性每天不超過150ml紅酒、女性不超過75ml,並且避免空腹飲用。

<credit: Freepik>
飲食只是基礎,規律生活才是長久之道
好好吃飯,是健康的開始,但不是全部。保持良好作息、適度運動、給自己一點放鬆時間,也是一種維護心血管的方式。畢竟,壓力與焦慮對心血管的影響,有時比食物還深遠。
最後,如果你本身已有高血脂或其他慢性狀況,飲食上的選擇仍需個人化建議。可以諮詢營養師、醫師,找到更貼近自身需求的生活方式。
願你從這一餐開始,吃得簡單、踏實,也吃得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