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脾胃不好怎麼辦?常按5個穴位輕鬆緩解」

「脾胃不好怎麼辦?常按5個穴位輕鬆緩解」

Editor /

Dee

Published /

2025年6月18日

脾胃不好這件事,說大不大、說小也不小。它不像頭痛或發燒那麼急促明顯,卻總在生活裡慢慢地提醒你:有些不舒服,別再忽略了。

有時是吃不下飯、有時是消化緩慢、有時則是莫名的沒精神、心情不穩。中醫說「脾為後天之本」,講得其實很白話:我們從食物裡得到的營養、能量,都是靠脾胃來轉化吸收。脾胃,是我們生命裡很需要被好好照顧的一位老朋友。

而除了飲食、作息的調整,其實還有一種更溫柔的方式:按摩穴位。花不了幾分鐘,卻可能為你的腸胃帶來悄悄的改變。

以下是五個我常用、也實際感受到幫助的「脾胃友善穴位」,希望能幫到你也慢慢試著和自己的身體和解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1. 中脘穴|胃不舒服時的第一個選擇

位置:肚臍上方約四指處,胃的正中央。

這個穴位,我會在晚上洗完澡、準備入睡時按一按,5~10分鐘,搭配腹式呼吸。特別是覺得脹氣、消化不良的時候,都可以通過按摩中脘穴來緩解。每天睡前輕輕按揉中脘穴,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,幫助消化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2. 足三里穴|脾胃虛弱的長期對策

位置:膝蓋下方四指處,靠近小腿骨外側。

這個穴位很有名,老一輩常說「常揉足三里,百病不沾身」。我自己的習慣是,每週有幾天固定在早上刷牙時一邊站立按壓,輕鬆又不耽誤時間。足三里不僅能夠幫你提升消化能力,也讓整體精神狀態更穩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3. 內關穴|腸胃不適時的安心穴位

位置:手腕內側,從橫紋往上三指寬處。

這是個我在壓力大、心情悶悶時會去找的穴位。你會發現情緒一焦躁,腸胃也跟著一起抗議。內關穴可以說是「心胃同調」的安撫角色,特別適合容易因緊張而消化不良的人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4. 太衝穴|氣順了,脾胃就順了

位置:腳背上,大拇趾與第二趾間的凹陷處。

太衝穴是「肝經」上的重要穴位,但與脾胃關係很密切。因為很多人的脾胃問題,其實來自情緒。按太衝穴,有點像幫自己「鬆一口氣」,當氣行得順了,脾胃自然就開朗了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5. 合谷穴|全身調節的穴位

位置:合手背上,拇指與食指交會的虎口凹陷處。

合谷穴被稱為“萬用穴”,我會在飯後走一走的時候、或是午休想提神時,順手按個幾下。它有助氣血循環,對脾胃的調節也很友善。尤其在外用餐、偶爾吃得太撐的時候,隨手按一按有助於消除脾胃濕氣,改善消化功能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編輯的碎唸

身體的語言,總是先比你先開口。而按摩穴位,就像是一種回應、一種傾聽。不是大張旗鼓的行動,而是一種柔和卻持續的自我照顧。
如果你總覺得胃不太對,不妨從這幾個穴位開始。慢慢地,你會發現身體也開始對你回應更多的「輕鬆感」。

不過,穴位按摩只能作為輔助方法,還是要搭配健康飲食、規律作息,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好脾胃,讓你吃得開心、腸胃順暢!


私心推薦|欣樂飲,日常的好搭配

調理脾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但除了日常習慣,我也會搭配欣樂飲——它是以經典古方「參苓白朮散」為基底,加上猴頭菇多醣與雙低聚醣的現代配方。喝起來不會有中藥的苦澀,非常溫潤順口。10ml的小瓶裝,早上起床或飯後來一支剛剛好。

重點是它有台灣健康食品認證,小綠人在手,安心感更足。對於注重日常保健的族群,真的是非常剛好的選擇。

Credit//Infinitus編輯拍攝


說到底,照顧脾胃,其實就是照顧「生活的節奏」。讓我們慢一點、深呼吸一下,然後記得問問身體:「今天你還好嗎?」

慢一點,其實會比較快。

希望你也能在這些忙碌、快節奏的日子裡,慢慢找回與自己身體的平衡感。


Share on Facebook